《元丰九域志》是北宋时期的一部重要地理总志,由王存等人撰写。这部地理志不仅是宋代政府对国家疆域和行政区划的官方记录,也是研究宋代历史地理、政治、经济及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。
编撰背景与历史意义
《元丰九域志》的编撰始于北宋熙宁八年(1075年),并在元丰三年(1080年)完成。这本地理志的编撰是为了适应政区变更的需要,因为原有的《九域图》已不再符合实际情况。《元丰九域志》最初以《九域图》为基础进行重编,但因为其不包含地形绘制,最终被改名为《九域志》。它在元丰八年(1085年)正式颁布,代表了宋代地方志的发展和成熟。
内容概述
《元丰九域志》共分十卷,详细记录了宋代四京及二十三路的府、州、军、县等行政单位,包括户口、镇戍、山泽、道里等多项内容。书中对于各地的地理位置、四至八到(方位和距离)、以及各地的里数都做了详细的记载,是研究当时政治、经济和地理的重要资料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书中新增了“土贡”这一项目,为研究宋代政治经济提供了宝贵的史料。
特色与价值
《元丰九域志》以其全面而详细的地理描述而著称。它记录了当时宋代的主要行政区域,包括京府、州、军、监、县以及这些地区的领属节度、治城、沿革、地理位置、户口数、土贡项目等。特别是对府、州之间的四至八道的描述和土贡的贡物额数,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地理资料。
此外,该书还提供了关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数据,如各地人口分布、市镇数量等。它的编撰反映了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市镇的兴起,提供了了解当时经济兴衰变化的重要依据。
后续修订与版本
《元丰九域志》在后来经过多次修订和补充。如在绍圣四年(1097年),黄裳对该书进行了补充,编纂了《新定九域志》,增加了关于山川、民俗、物产、古迹等内容,以补充原书的不足。这些补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《元丰九域志》的内容,使其更为完善。
现存的《元丰九域志》版本众多,如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王文楚、魏嵩山点校本,以及清武英殿聚珍本等。这些版本为后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和参考。
结论
作为北宋时期的一部重要地理总志,《元丰九域志》在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。它不仅详细记录了当时的行政区划和地理情况,还提供了研究宋代政治、经济、社会和文化的宝贵资料。通过对《元丰九域志》的研究,可以深入了解宋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地理环境,从而更全面地认识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。